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日產汽車在2025年上半年期間跌出全球最暢銷汽車制造商前十榜單,這是日產首次跌出該榜單,目前,該公司正深陷困境。
圖片來源:日產汽車
日產發布的銷量公告及研究公司MarketLines的數據顯示,日產汽車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銷量同比下降6%至161萬輛,為16年來最低水平;其排名被日本車企鈴木(Suzuki)以及中國車企比亞迪(BYD)和吉利(Geely)超越。
日產汽車正計劃重振旗鼓,包括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在日本推出聆風(Leaf)電動汽車的改款車型。但如果無法恢復銷售勢頭,該公司的重組工作仍將面臨挑戰。
日產汽車此次161萬輛的銷量,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當年受雷曼兄弟破產危機影響,日產汽車銷量降至154萬輛。而自2004年有可比記錄以來,這是日產首次未能躋身全球汽車銷量前十。
日產汽車2025年第二季度的合并財報顯示,該公司凈虧損達1,157億日元(約合7.8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285億日元的凈利潤形成鮮明對比。這是該公司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虧損,銷量下滑導致工廠運營等固定成本對收益構成沉重壓力。
日產汽車在其主要市場中國的銷量下滑尤為嚴重。今年上半年,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降至27萬輛,同比下降18%,較2018年72萬輛的峰值更是大跌60%。盡管今年4月推出的日產N7純電動轎車定價頗具競爭力(11.99萬元,約合16,727美元),且銷量表現良好,但日產要實現其在中國市場整體銷量的復蘇仍需時日。
在美國市場,日產汽車的混合動力車型產品線實力薄弱。此外,由于該公司此前試圖減少銷售激勵措施的使用,還錯失了美國新汽車關稅政策實施前的一波購車熱潮。
在日本本土市場,日產汽車今年上半年的銷量降至22萬輛,同比下降10%,為1993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日產汽車首席財務官Jeremie Papin在7月的財報發布會上對虧損表示擔憂,并將其歸因于消費者對該公司的信任度下降。
日產汽車銷量下滑之際,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正迅速崛起。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33%,達214萬輛,全球排名從去年上半年的第十位升至第七位;中國第二大汽車制造商吉利則從第十一位升至第八位。這是比亞迪和吉利上半年的銷量首次同時超越日產。
鈴木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銷量為163萬輛,以2萬輛的優勢超過日產,位列第十。盡管鈴木因被中國車企超越,排名較去年的第九位有所下滑,但這是自2004年以來,鈴木銷量首次超過日產。而就在五年前,日產的銷量還比鈴木高出80多萬輛。
展望2025年下半年,美國和中國兩大市場的前景均充滿不確定性。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價格戰正不斷加劇。比亞迪7月在中國的銷量僅微增至34萬輛,較此前的兩位數增長大幅放緩。隨著競爭對手紛紛推出低價電動汽車涌入市場,即便比亞迪也難以維持高速增長態勢。
作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美國已決定對從日本、歐洲和韓國進口的汽車征收15%的關稅,更高的進口關稅已成為新常態。關稅成本若轉嫁給消費者,可能導致市場需求下降,從而進一步拖累日產汽車銷量。
日產汽車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在日本推出全面換代的聆風車型,這是該款車型八年來的首次全新改款。該公司正寄望于新一輪新車發布潮,但旗下多數核心車型(如Elgrand和Skyline)至少要到2026年才會更新。由于新車供應持續短缺,2025年下半年對日產汽車而言可能仍將是充滿挑戰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