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由于特朗普政府取消對電動汽車的政策支持,導致電池需求走弱,到2030年美國電池制造商可能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稱,預計到2030年,美國實際部署的電池容量將僅為378 GWh,較特朗普就任前該機構預測的數值大幅下降56%。這意味著美國電池制造商將面臨嚴峻的產能過剩挑戰——當前全美已投產的電池產能達193 GWh,且到2030年預計還將新增428 GWh的產能。
圖片來源:福特
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而美國電動汽車領域在拜登政府時期實現了快速增長。但隨著特朗普政府逐步取消聯邦激勵措施,并終止電動汽車購買稅收抵免政策,行業預計電動汽車市場需求將放緩。據預測,截至2030年,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將減少1,400萬輛,這將對電池制造商造成沖擊。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專注于貿易與供應鏈領域的分析師Matthew Hales表示:“穩定的政策支持對電動汽車的普及仍至關重要。而特朗普總統的做法徹底摧毀了這此類支持。”
與此同時,電池制造商還面臨失去另一類重要客戶群體的風險:電力公司。近年來,電力公司紛紛部署大型電池儲能系統,以防范停電風險,并儲存可再生能源產生的多余電力。美國公用事業大規模電池儲能裝機量在十年前幾乎為零,而去年已達到26 GWh。僅在得克薩斯州,2024年就有約4 GWh的電池儲能容量投入使用,這些容量足以滿足約30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不過,特朗普政府已頒布新規,要求儲能項目開發商避免使用中國產電池材料和零部件,才能獲得稅收抵免資格,這對行業而言難度極大。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電池零部件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2024年全球88%的正極材料產能和96%的負極材料產能均來自中國。
Hales指出:“這些標準最終可能會被證明難以執行或極具挑戰性,從而拖累美國儲能領域的新增裝機規模。”
不過,預計的電池產能過剩問題或許不會完全成為現實。因為自特朗普上任以來,越來越多的電池制造商已暫停其擴產計劃,或完全取消項目。
美國電池供應商Kore Power Inc.在特朗普宣誓就職后不久便放棄了電池工廠建設計劃。另一家電池公司Amprius Technologies也于5月宣布,將不再推進在科羅拉多州建設一座投資1.9億美元的電池工廠的計劃。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也已取消在伊利諾伊州建設電池工廠的計劃。
Hales表示,需求萎縮加上美國政府對清潔技術的支持力度銳減,可能導致更多工廠建設項目取消,他將這種情況稱為“美國制造業愿景的一劑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