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晨寶馬宣布其沈陽大東工廠累計產量正式突破350萬輛大關,標志著這座寶馬在中國的首座工廠自2003年投產以來,以持續進階的先進生產體系見證了品牌深耕本土市場的二十余年歷程。
此次達成350萬輛里程碑的同時,大東工廠還迎來另一重要突破:國產BMW 5系車型累計產量已超過200萬輛,成為該工廠最具代表性的車型。
圖片來源:寶馬
自投產以來,5系憑借卓越的駕駛性能與豪華品質,長期占據中國中大型豪華轎車市場的領先地位,被公認為寶馬在華最成功的車型之一。而第350萬輛下線車型正是一臺BMW 5系曜夜版“黑武士”。
大東工廠的智造實力成為支撐這一里程碑的關鍵。工廠廠長麥文博強調,其核心目標在于“向客戶交付0缺陷的產品”,為此全流程貫徹數字化手段,構建了以AI為“神經系統”的先進生產體系。
最具代表性的是AI Quality Next(AIQX)質量視覺檢測系統,該系統覆蓋30多個生產站點,通過高精攝像頭實時捕捉關鍵工序畫面,由云端AI模型自動識別缺陷并即時反饋,實現從訂單生成到整車下線的全自動毫厘級精度管控。
漆面工藝作為豪華質感的直觀體現,大東工廠通過智能檢測系統將標準推向極致。以5系主打的“寶石青”等9種常規漆面及5種定制色為例,每臺車交付前經歷超10萬張照片的數據采集與光暗分析,確保漆面質感無可挑剔。同時,AI在非生產時段自動復盤當日數據,持續優化后續生產流程。
然而,這一里程碑背后,華晨寶馬亦面臨市場轉型的挑戰。華晨寶馬2024年國內銷量60.38萬輛,同比下滑15%,出口銷量2.13萬輛,同比下滑37.3%,反映出新能源競爭加劇與燃油車市場萎縮的雙重壓力。
在此背景下,大東工廠的智能制造升級成為寶馬鞏固豪華市場地位的關鍵支點。隨著8月1日寶思齊接任華晨寶馬CEO,以及沈陽生產基地(含大東、鐵西工廠)年內達成500萬輛整車下線的全球產能重心地位,寶馬正通過“精益、綠色、數字化”的BMW iFACTORY戰略,加速本土化轉型以應對行業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