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的尾氣排放作弊丑聞已經撼動德國企業與政治基礎,路透援引分析師的話警告稱,此次危機有可能演變為德國經濟的最大威脅。
大眾汽車為德國最大汽車制造商,也是德國最大的企業主之一,光是德國境內就有超過27萬名員工,這還不包括大眾汽車供應商的員工。
大眾汽車執行長文德恩周三辭職,為柴油車尾氣排放測試造假的丑聞付出代價;分析師目前正在評估事件對原本健全的德國經濟的沖擊。
“對德國經濟而言,大眾汽車一夕之間成為比希臘債務危機還大的下行風險,”ING首席分析師Carsten Brzeski對路透表示。
“如果大眾汽車未來幾個月在美國的銷售量狂瀉,遭受沖擊的將不只是公司本身,整體德國經濟也無法幸免,”他表示。
大眾汽車去年在美國售出近60萬輛車,約占其全球銷量950萬輛的6%。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表示,該公司可能面臨最高達180億美元的罰款,金額比其去年全部營業利潤還高。
盡管公司現持有的210億歐元(240億美元)現金超過了最高罰款金額,但丑聞已引發大量裁員的憂慮。
對德國政府來說,更廣泛的疑慮是,戴姆勒(DAIGn.DE)和寶馬汽車(BMW)(BMWG.DE)等其他汽車制造商恐受大眾汽車事件的波及。沒有跡象顯示這兩家公司有不當行為,部分分析師說,更廣泛的影響將有限。
盡管圍繞大眾汽車的危機延燒,德國政府周三表示,汽車業仍是經濟的“重要支柱”。
“汽車業在德國是高度創新且非常成功的行業,創造許多就業機會,”經濟部一發言人士說。
但分析師警告稱,正因為德國如此仰賴汽車業,因此該行業才可能威脅到今年1.8%的經濟增長預估;該國本已不得不面對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影響。
“如果汽車銷量下滑,也可能打擊供應商,從而影響整體經濟,”柏林DIW智庫的行業專家Martin Gornig告訴路透。
2014年,德國汽車業雇員約有775,000名,約占該國勞動力人群的2%。
此外,汽車和汽車配件是德國最成功的出口品,該行業2014年向海外客戶出售了價值逾2,000億歐元(2,250億美元)的產品,占德國總出口的近五分之一。
“這就是為什么說這個丑聞不是件小事的原因。德國經濟因此遭受到了核心打擊,”德國IW經濟研究院的主管Michael Huether說。
“德國制造”
然而,也有聲音指出,不應該夸大那對整體德國經濟的影響。
“我不認為整個德國汽車業會受到連累,”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Joerg Kraemer對路透表示。
“不會只因為一家公司就出現經濟衰退,”Joerg Kraemer補充說。
德國外貿協會(BGA)也試圖安撫公眾,它表示,沒有跡象顯示海外客戶在開始質疑德國公司的質量和可靠度。
“目前沒有出現對‘德國制造’產品的懷疑態度,”BGA董事總經理Andre Schwarz對路透表示。
但他承認,德國企業出現一定程度的擔憂,他們擔心大眾排放作弊丑聞有可能對他們的業務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損害口碑良好的‘德國制造’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