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兩款車的對比,這兩款車一款是全球的銷量冠軍一汽豐田卡羅拉(以下簡稱卡羅拉),前七個月在國內賣出了14萬輛;另一款是國內的銷量冠軍上海大眾朗逸(以下簡稱朗逸),前七個月賣出了20萬輛,相差有25%之多。那么朗逸這個根據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本土車型”,究竟何德何能,在中國市場上能力壓全球車卡羅拉?
本次對比車型:
2015款朗逸230TSI DSG豪華版 官方指導價:15.99萬元
2014款卡羅拉1.6L CVT GL 官方指導價:11.78萬元
從售價上可以看出,兩車相差了4.21萬元,對于這一級別的消費者來說不是一筆小數。但有句俗話叫“物有所值”,只要錢花在刀刃上,相信消費者也會買單。
外觀方面,相信大部分人看到兩輛車的第一眼,都會覺得卡羅拉更好看,定位偏舒適家用的卡羅拉造型比較前衛,一掃豐田以往中庸的風格。相比之下,我們此次對比的朗逸在今年7月剛剛改款,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但在許多細節之處都做了調整,比較耐看。
在汽車媒體圈提到奧迪,大家都會想到“燈具廠”三個字,現在大眾品牌的燈組設計也頗得奧迪真傳。卡羅拉的“煤油燈”不用多說——就連最頂配的1.8L卡羅拉也是這樣的鹵素大燈,而朗逸則采用了近遠光一體式的氙氣大燈,熏黑的底紋配以LED日間行車,視覺效果非常贊——當然,這套氙氣大燈是選配的。相對而言,卡羅拉不提供這樣的選配件。
內飾方面,如果各用一個詞來形容兩車的話,卡羅拉叫“居家”,朗逸可稱“小資”。居家風格的卡羅拉采用非對稱式設計,比起朗逸的“大眾”風格要有一些新意,且內飾采用米色主色調——這個色調是最耐臟的內飾顏色。大眾的黑色內飾運動質感更強,更具視覺沖擊力,但缺點是不耐臟,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盡管朗逸的用料比卡羅拉好上不止一個層級,但鑒于卡羅拉是1.6L CVT“乞丐版”,所以這樣的對比沒有實際意義。不過話說回來,用料不好比,做工總該能比吧?單就做工來看,朗逸依然占優。
關于兩車的空間,小編一度認為軸距更長的卡羅拉是這個級別的王者,不過在體驗過朗逸之后,小編覺得還是閉嘴為好。朗逸外觀看上去并不覺得很大,但內部的乘坐空間,尤其是后排的乘坐空間卻要比卡羅拉更大一點。這有理由讓小編相信,為什么朗逸在國內能坐上銷量第一的寶座,在這一級別中,空間大才是硬道理。
在后備廂的容積上,卡羅拉的后備廂開口不小,放置大號物品比較有優勢。后備廂的容積官方數據為426L,在同級別車里算是中等偏下的水平,不算太大;朗逸的后備廂容積為478L,明顯優于卡羅拉。而卡羅拉的后排座椅靠背可以4/6放倒,以擴充后備廂空間,不過卡羅拉的后排座椅靠背放倒后并不能跟后備廂完全平齊,所以儲物性又打了折扣。相比之下,朗逸的后排座椅不但支持4/6放倒,且后排座墊可以向前翻折——這樣的設計既保證了后排座椅的厚度,保證了乘坐的舒適性,而且可以讓后排座椅靠背放倒之后,地板形成真正的完全平整。
動力方面,通常競品之間總是存在著一些相近的參數或配置,但此次參與對比的朗逸和卡羅拉,僅僅是同級別的產品。在動力參數方面的對比,兩款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在實際測試中,這種很明顯的參數差異可以絕對直觀地體現出來。
變速箱方面,朗逸采用了大眾引以為傲的7擋雙離合變速箱(7-DSG),而卡羅拉則采用了CVT變速箱(模擬8擋),卡羅拉換擋的平順性自然毋庸置疑,讓小編感到驚喜的則是朗逸的DSG變速箱——之前小編測試過上海大眾凌渡,在全油門加速時,DSG變速箱會出現意料中的頓挫,而朗逸的加速曲線則平順得令人難以置信,在一般情況下,這臺DSG變速箱在轉速2000rpm時就會完成升擋動作。
卡羅拉搭載的CVT變速箱強項在于平順性和燃油經濟性,采用模擬8擋的設置,而且配有“運動模式”及“手動模式”,擋桿看上去很像自動變速箱。但是就運動性而言不甚理想——初段的加速力很大,但保護程序隨即介入。
在接下來的0-100km/h加速測試中,朗逸表現出了極強的統治力。盡管在功率參數上和卡羅拉相比領先不了多少,但扭矩和轉速的優勢實在是過于明顯。
兩臺試駕車的懸架結構類型完全一致,皆為前麥弗遜獨立懸架,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但在繞樁測試時,兩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脾氣。具體來說就是卡羅拉的轉向指向性并不是太好,在固定時速條件下,要想操控卡羅拉咬著樁筒跑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卡羅拉循跡性相當不錯,只要抓準機會走對線路,車屁股是一定隨著車頭漂亮地通過樁筒——考慮到卡羅拉的軸距,能做到這一步真的實屬不易。
朗逸則恰恰相反,轉向指向性相當清晰,但后輪循跡性一般。由于可以輕易貼著樁筒跑,朗逸車側會時不時碰倒樁筒,但好在朗逸轉向指向性完全可控,只要稍稍離樁筒遠個幾公分就能解決問題。因此從整體的操控感受而言,朗逸要明顯比卡羅拉輕松得多,而且彎中極限非常高,雖然輪胎一路“慘叫”,卻也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