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在文章的開頭,去分析一款車的定位,因為在現在這樣一個時代,買車真的是靠眼緣的。自己喜歡,就去消費,不用考慮太久。而這樣的一款產品,可能大多數人都會在刷卡前,再考慮一下。
考慮什么?如果是外形設計,我覺得沒有必要。畢竟,紡錘型的進氣格柵造型,已經在雷克薩斯全系上使用了,哪怕是偏向硬派越野的LX570,都沒有絲毫的違和感。當然,這樣的設計在早些年,接受上確實需要時間。如果是價格,確實這樣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到很多豪華品牌更高一級別的產品,并且還是國內消費者更喜歡的長軸車型。你說它是小眾車,害怕維修保養不方便?這可能是購買雷克薩斯最不需要考慮的問題了,每年的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中,謙虛地說,這個品牌永遠都是前兩名之一。說了這么多,才發現做一個“不俗”的消費者是有多難,即便如此我也沒有在國內選擇IS,也算是給剛才的那番說辭送上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相比起中期改款之前,前臉的設計更顯兇悍了。全新的大燈燈組設計與車身線條聯系的更好,燈腔內的鍍鉻裝飾雖不多,但處處走心。站在車頭,你會發現這些裝飾與車身肩部的線條連成一體。只可惜,這臺鉆晶白色的車身,并不能很好地突顯車身上那些銳利的折線。
而看到車身側裙的設計后,便會感嘆設計師深厚的功底。尾燈延伸出的線條,與側裙處的設計被后輪拱分隔。而雙層腰線式的設計又降低了車身側面的視覺中心,如果配上一個大尺寸的輪圈,這樣的造型就可以堪稱完美。
可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年迫于路況,對中國消費者投訴過多的大尺寸輪圈進行召回也是影響了工程師。所以這臺2017年的新車,居然還是配備了僅有17英寸的輪轂。相比改款之前F-sport車型那個平淡的輪轂造型,新款的造型不僅采用了與海外版車型的造型設計,在處理工藝上也選擇了涂漆與亮面雙拼式的設計。這里多說一點,F-sport車型采用的剎車片配方與其他版本車型不同,但不像有些品牌那樣會帶來很多的粉塵吸附在輪轂上,這一點相信很多朋友都深有體會吧!
而尾部的設計,主要的改變還是集中在尾燈燈腔內部,如果是在白天,可能并不容易發覺。但當示寬燈點亮時,你才會被燈腔內部的設計所驚嘆。LED燈帶式的設計,不僅能夠很好地警示后車,也不會帶來惱人的光污染。如果讓我硬挑不足,那就是IS的車身偏窄,如果尾燈組的間距再大一些,那便是極好的。
有趣的內飾,合理的配置
為什么說是有趣的內飾,相信很多擁有IS的朋友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后,會和我得出相似的結論,沒有長時間體驗的朋友,也聽我一一道來。
不得不提一臺已經買不到的“神車--LFA”,一臺運動型轎車和一臺超跑有什么聯系?可能就是IS內飾部分的設計了。這臺IS 300 F-sport最吸引人的,莫過于采用了類似LFA的滑動式儀表了。在按下方向盤上的功能模式按鈕后,儀表內的金屬環會橫向移動。
雖說現在很多裝備了液晶儀表的車型,有很多種主題可供選擇。但工程師巧妙的將虛擬的變化和實際的變化合二為一。而將車輛調至運動模式后,轉速表外圈不但加粗,顏色也變成了和儀表對比度更高的白色,當轉速逼近紅區時,整個轉速表也會變成紅色。這一點算是向LFA致敬么?
而副駕前方的儀表臺,也十分平坦,這個區域的大小,和某些標榜家用的MPV所配備的小桌板相仿。外加兩側的空調出風口,高聳的后鏡,以及偏低的坐姿。如果只看中控臺上半部分,簡直像是坐在LFA的駕駛艙內。但有趣的也是如此,再看中控臺的下半部分,一下就將你拉回轎車的現實中。和大多數雷克薩斯車型相仿的控制區設計,熟悉的多媒體調節旋鈕,雖說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也和上半部分差距太大了吧。
而位于空調出風口中央的時鐘,雖說也是近些年豪華品牌設計的“標配”了,但是真的絲毫不會讓人聯想到運動二字。更別說那個比手機還寬的中央小屏幕。盡管屏幕的顯示效果不錯,但看到頂配車型配備的大屏,心里落差還是有的。除此之外,由于沒有頂配系統的RemoveTouch功能,原先觸感良好的那塊手枕,變成了一個淺淺的儲物槽,放iPhone SE正合適,更大一些的手機想都別想了。除此之外,連接智能手機的方式也只有藍牙和數據線,AppleCarPlay?一概不提供。
安靜地運動,這一點挺難
許多車企,在調教運動型車型時,都會放棄一些舒適性。懸架會比普通版車型更硬,噪音也會略大一些,都是為了體現運動。但在雷克薩斯的字典里,放棄這樣的字眼是不存在的,所以呈現給我們的運動型轎車,和大家的產品有著些許不同。
先說說動力吧,這臺代號為8AR-FTS的發動機,不僅具有歧管噴射和缸內直噴兩種噴射方式,更能在阿特金森循環和奧托循環間切換。最大功率245Ps,峰值扭矩350N·m,與之搭配的是一臺來自愛信的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在日常駕駛中,這套動力總成盡職盡責,和世面上的其他競品相比毫不遜色,在換擋平順性上更勝一籌,有些時候我都懷疑自己開的是一臺配備了CVT變速箱的車型。而調至運動模式后,動力總成的表現十分激進,急加速中往往是接近轉速紅區才會升檔。在中途加速這樣的工況中,變速箱連降幾擋,將轉速維持在扭矩平原,以便提供駕駛者所需的加速度。
如果用“精分”來形容動力總成不同模式之間表現,那只能用“魔性”來形容IS的底盤表現了,特別要提醒一點,這兩個形容詞在這里沒有一絲貶義。和許多德系品牌那種直接的回饋不同,IS的懸架在保持支撐性的同時,仍保留了舒適性。面對各種顛簸路況都能很好的化解,懸架也沒有多余的動作。怎么感覺這些話好像在哪里看到過,好像是Giulia的測試文章里,我也說過同樣的話。要知道IS推出的時間可比IS早了好多年,而在品牌定位上,這兩家可以算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但是對于運動型轎車的底盤調教上,卻驚人的一致,看來這種舒適的運動,也是未來的潮流了。
和大多數電視劇一樣,我和IS還是緣分未到。在IS 300上市前,我也將屬于自己的車開了回去。沒能選擇IS的一大原因是,新款IS車型在國內不再提供V6發動機。既然選擇做與眾不同的自己,那為何不堅持呢?畢竟海外市場上那臺IS 350 F-sport可能才是我心中的那個她。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窮。可能很多年后,我的經濟能力足矣支撐我購買一臺IS了,那我還會購買嗎?我想一定會,至少從現在開始,在我的DreamCar車庫里,已然她留了個位置。